2022-01-24 16:41:51 来源:500彩票网 责编:彩臣原创 点击:
标签:
赵匡胤离开了开封,暂时安全。
为什么说是暂时安全,第一,赵匡胤虽然离开了开封,但是他的义社兄弟和之前的部下,还在开封担任要职,韩微还是会不断说服韩通,早点解决赵匡胤,免除后患。虽然韩通为人忠勇有余,智慧不足,但是保不准那天他突然想通了,接受了儿子的建议,自己岂不就危险了。
不过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第二点。赵匡胤喜欢交朋友,升任节度使后,又收拢了很多家臣,这其中就包括赵普,楚昭辅,王仁瞻等。
赵普我们不说了,这人的人品怎么样我们不说,单说才能,那是在王朴之上的;
还有楚昭辅,这人数学很好,擅长计算。赵匡胤登基后,在开宝四年(971年),命令楚昭辅核点左藏库的金帛,楚昭辅几天时间就搞完了,账目明细清清楚楚。那时候,可没有计算机,都是算盘,纸笔手动记录。在古代,这种擅长计算的人,都会披上一层神秘面纱。因为本来会数学的就少,大多数人读书都是诗词歌赋,而逻辑思维突出,经常会被神话。比如那本被中国人神话的《易经》,就包含很多数学知识。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因为数学,天文,地理都不赖,能够根据这些知识做出一些前瞻性判断,才被逐渐深化。而楚昭辅,正是一个可以让普通人觉得带点仙气的人。
还有王仁瞻,这人非常有才干,但是贪财好色……
你想想,这样一群有才能的人,跟在赵匡胤身边,是为了什么?不会以为是希望伺候赵匡胤一辈子吧?
他们是看准了赵匡胤有前途,跟在赵匡胤身边是奔着前途去的。还有赵匡胤之前提拔的禁军士兵,都是有志向的人,都希望建功立业。比如后来的宋朝第一尖刀潘美,现在还是个小的不起眼的小队长之类的官职。
现在可好,柴荣死了,小皇帝即位,以前的对外扩张改为守住江山。不对外扩张,就没法立功,不立功,就没有机会升迁。更重要的是,所有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填满了,要等小皇帝长大,小皇帝还不到6周岁,那等到猴年马月去啊!
赵普,楚昭辅,王仁瞻不能一辈子跟着赵匡胤,就呆在归德吧。赵匡胤自己也不甘心啊,本来跟着柴荣准备统一天下,名垂青史的,现在可好,就要这么蹉跎了岁月?
这些人在归德很闲,朝廷的事情有范质他们处理,而一个小小的归德能有多少事?一堆宰相,枢密使同等才能的人治理个小小的归德,那不是太简单了。
闲下的时间干什么呢,聚在一起聊天吹牛,赵普就在他的《飞龙记》里面,记载过,赵匡胤有一次吹牛,说他早年流落街头,没地方吃饭,去一个寺庙蹭饭,结果发现一个被挟持的女子,他当时就正义感爆棚,救下了这位女子,并且辗转千里,将她送回家,这就是《千里送京娘》的故事。
当然,他们一起聊天,不可能只是吹牛,其他聊天的内容,是个秘密。
比如赵匡胤有没有说他早年跟着郭威,占领开封后,郭威觉得时机不成熟,依然让刘知远的老婆,太后听政。后来他说契丹入侵,要带着我们去抵抗契丹。
结果神奇了,军队日行10里,走走歇歇,大家情绪越来越糟,后来不知道谁带头,就扯了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他做皇帝了。
反正,这些人聚在一起神神秘秘的聊天吹牛一段时间后,形势慢慢发生了变化。
殿前司这块,殿前都指挥使变成了石守信,殿前都虞候变成了王审琦,这两个人都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这也不奇怪,毕竟赵匡胤作为殿前都点检,殿前司属于他的地盘。
问题是,韩通的马步侍卫司那边,赵匡胤的政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州节度使,检校太保袁彦升官了。这人比赵匡胤大20岁,绝对的老资格,你可能会说,升官不是好事吗?问题是这人升官为检校太傅,然后需要离开京城,去陕州做节度使。而接任者是原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常州防御使,检校司空张令铎。这人一年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四弟赵匡美。
至此,整个禁军系统除了远在外地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柴荣已经下令,没事不让他回京,过年都不行),还有副都指挥使韩通,基本全换成赵匡胤的人+个别墙头草,跟谁无所谓,按时发薪水就行。
局势的发展,已经到了不用猜测,不用证据,明眼人只需要看一眼,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了。韩微在一次提醒老爹韩通,不行啊,这样发展下去,对我们很不利,你赶紧下决心,除掉赵匡胤啊。
可是韩通,觉得开封上层官员团结一心,下面黎民百姓生活有序,一切正常,不能因为你的猜测就杀人吧,始终对儿子的劝告不理会。
韩微干着急没办法,谁让自己小时候生病,烙下个驼背,古时候残疾人不能科考,赤裸裸的歧视。如果不是这样,以韩微的才能,还用求他爹。
唉!没办法,这世界上有坑爹的儿子,也有坑儿子的爹。就凭韩微一而再,再而三建议他爹干掉赵匡胤,以后赵匡胤能饶了他?
960年正月初一,大过年的,赵匡胤自然是回到京城开封,与家人团聚。一早上,百官先去皇宫给小皇帝问个好,6岁的小皇帝睡得正香,被从被窝里拉起来参加朝会大典,他坐在龙椅上,听下面一波一波人叩拜称贺。小皇帝正觉得无聊,有人火急火燎跑进来报告,定州急报,契丹联合北汉入侵,请求朝廷火速救援。
大殿上很快乱成一锅粥,真的假的?那时候也没个电话,要问问定州的守军,这一来一回得十几天,被耽搁了军情。
年轻的符太后毫无主见,本来柴荣册立符彦卿的这个女儿做皇后,并不是因为她有才能,而是因为她是小皇帝的亲姨,可以对小皇帝好点,另外为了拉拢符彦卿,毕竟女儿,外孙都在宫里。
然而,现在遇到大事,这个安排就有待商榷了,符皇后根本什么都不懂,只能听宰相们的。
符皇后问宰相范质怎么办,范质第一反应找赵匡胤,这人出了名的勇猛,而且还有智慧,打仗找他就没错了。
赵匡胤托词兵少将寡,不能出战,另请高明吧。范质随即委任赵匡胤为大将军,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范质,你晕了吧,当年柴荣给赵匡胤5000兵马就敢去打拥有接近20万大军的滁州,现在他说兵少将寡,这你也信,这难道不是包藏祸心吗?我们的范宰相毕竟是个书生,他的智慧遇到打仗这样吓人的事情,就乱了方寸。
认命赵匡胤为主帅,即刻启程抵御外敌。(不行,古人都迷信,打仗得挑日子,不能说走就走),即刻起不了程。
那就选个日子吧,大家都挺着急,一看日历,最近的好日子是后天,那就后天了。
第二天,赵匡胤升帐点兵,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为先锋,先行出发,火速驰援定州。这人虽然和赵匡胤有交情,但资格老,战斗力强,先给他打发走。
有人说,陈桥事变慕容延钊轻信赵匡胤,是赵匡胤钻空子的一个原因。我去,官大一级压死人,赵匡胤是主帅,而且之前就是正的,他只是个副职,这次又是朝廷的命令,他即使怀疑,能不去?再说了,慕容延钊又不是韩通一伙的,也不是李重进一伙的,相比而言,和赵匡胤关系还好点,他管赵匡胤有什么野心,难道赵匡胤还会杀了他慕容延钊?
打发完了慕容延钊,赵匡胤继续点兵,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侍卫步军虎捷右厢指挥使张光翰,侍卫步军虎捷左厢指挥使赵彦徽率部随自己出征。
留守的是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这安排,丞相范质是个文官,看不出毛病,韩通还看不出毛病?
把你侍卫司的人都带走了,当然韩通本人是带不走的,留下殿前司的。这是要干什么?但是韩通觉得很合理,制衡吗,柴荣经常玩这个,侍卫司有我韩通,足够制衡石守信和王审琦。
老韩没怀疑,赵匡胤的心还是悬着,因为走不了啊,黄道吉日是明天,还得等一天。
结果这一天,开封的老百姓突然不淡定了,皇帝年幼,外敌入侵,大军集结,还有那个传说中的木牌,点检做天子。这一切似曾相识啊!10年前,郭威杀进开封,老百姓还没有从郭威纵兵抢劫大半天的记忆中走出来。一些大户人家开始收拾家当,准备逃往别处。
赵匡胤慌了,赶紧封锁消息,这话不能传到宫里,不能让范质听到。好在皇宫禁军都是自己人,打声招呼消息就封锁了。可是,他能封锁了宫里的消息,封锁不了宫外的消息啊,更封锁不了韩通,韩府的消息。这个谣言,韩通知道了吗?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赵匡胤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躲在家里坐立不安,不由自主地嘀咕,怎么办呢?外面传说我要造反,韩通会不会已经知道了,我该怎么办?
赵匡胤正慌神,他妹妹,后来大将高怀德的妻子,抄起擀面杖就冲过来,照着赵老大身上招呼过去:“你一个大男人,遇到事情不自己决断,在家里神神叨叨吓唬女人小孩啊”!
这一擀面杖,将赵匡胤当年六合之战以十分之一兵力抵抗李景达的胆量激发出来了,他决定再冒一次险,去韩府主动拜会韩通。所以说,最成功的男人,后面站着的是一位拎着擀面杖的女人。
必须主动去见韩通,否则能不能活过今晚都难说。
赵匡胤到了韩府,韩通很高兴,让他进去了。赵匡胤看不出韩通知不知道街上的流言,私下打听,韩府的下人说,大家都知道了,不过不用担心,我们老爷不信。
赵匡胤稍稍放心了,但是,危险还没有结束。韩通的儿子,韩微在一次请求他父亲借机除掉赵匡胤,他再能打,这里是韩府,除非他会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否则不可能走出韩府。
韩通在一次拒绝了儿子,人家都登门了,表示诚意,谣言不攻自破,不要轻信,赵战友没有问题,我们哥儿俩都是替先皇效力,关系还是不错的。
有人说,都是因为韩通的大意,让赵匡胤得逞了。其实,韩通有他的难处。除非他不计后果,我就先杀了人,剩下的事慢慢磨。否则,只要稍微考虑一下后果,这个决心都很难下。
朝廷大员,与他韩通平级,甚至官衔还比他大,韩通上面还有个李重进挂名,而赵匡胤是实实在在,先帝亲封的殿前都点检,取代了张永德的位置。
这样的人,是说杀就能杀的?仅仅因为流言,就把人杀了,下面的将士怎么想,赵匡胤那些手下,兄弟会不会造反,要怎么安抚他们?这些都没想好,你让韩通怎么杀人?杀了赵匡胤,后面的锅他背的起吗?
另外,往上说,你有杀赵匡胤的权利吗?起码要请示下朝廷,得到朝廷的批准吧。可是很遗憾,如果请示了,是不会得到批准的。
因为按照流程,韩通的请示需要三位宰相集体签字同意,但是很遗憾,王薄在范质和魏仁浦的光环下,觉得自己毫无存在感,早就与赵匡胤站在一起了。要不然,这么大的事,满城皆知,三位宰相都不知道?因为有王薄打掩护。
惊心动魄的一天终于过去了,安全了,明天,大军只要一出发,后面的事情就由不得韩通了。
剧本已写好,准备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