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7 08:14:30 来源:500彩票网 责编:ningzw 点击:
标签:历史
每个时代都有想要躺平的人,五代十国也不例外。收拾完临阵脱逃将领,攻城打酱油的士兵,文官也不能闲着。
因为冯道去世,当了皇帝后从不闲着的柴荣罕见地给大家放了三天假,以示对于冯道的默哀。三天假期过后,都回来上班了。
柴荣拿出一副地图,北面是北汉和契丹;西南是后蜀,南边有强大的南唐,与中原王朝后周连接2000里;下面还有一堆国家,闵、吴越、南汉……这些国家在柴荣的眼里,都是肉,这辈子要吃完都有点难,要从哪里下嘴呢?
文官们,来吧,发挥你们的学识,限期交上来两篇议论文,一篇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另一篇是“平边策”,开始写吧。
“为君难为臣不易”,这个不用说了,就看看,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到954年柴荣当上后周第二位皇帝,短短31年,已经是第十位皇帝了,平均一人3年,难的程度可想而知,比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7年都还短。
而这31年被干掉的臣子,那就更多了。如何才能当好皇帝,最起码成为一位不被干掉的皇帝和臣子,的确是门学位。
臣子那边,起码冯道和赵弘殷还给了个模板,虽然这个模板别人很难学。而皇帝这边,没有模板,乱世中,全靠自己摸索。柴荣继位几个月,在摸索中就差点被北汉干掉。
为君难为臣不易,这恐怕是柴荣发自内心的感慨。我们这些小人物其实体会不到,总觉得皇帝有什么难的,一帮大臣帮忙,你只要分辨出忠奸,用对人,一切都不用管都可以。臣子也没什么难的,起码吃喝不愁,最多少说话就是了。
可是,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最近在双减,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做老师和学生的应该能体会出来,“为师难为学生不易”。一个老师远远不是讲课讲的好,就不难了。而学生,除了用功,还要拼课外辅导,高智商的还好,普通智商的天天课外辅导,也很难够得着985,211,问题是好单位,好公司招人,就招985、211的。
扯远了,言归正传。两篇命题作文,一个叫做王朴的,交上来一份《平边策》,让柴荣眼前一亮。
平边策里面第一段: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
总的意思就是说先从自身做起,自己国家强大、政治开明,其他国家的人才都愿意为我们效力。
中间一段,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
看着是不是挺熟悉的,这不就是敌追我走,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吗。看来有脑子的人打仗从来不拘泥战法,而是灵活多变。韩信一个落魄贵族就因为灵活多变成为兵仙,王朴一个政府大会计,因为不拘泥固有思维,他的策略被柴荣采用;王阳明一个哲学家因为用兵灵活成为剿匪总司令;毛泽东一个师范老师因为用兵灵活成为新中国主席……
总之,柴荣看了王朴的平边策,觉得不错,给了个“优秀”。之后,柴荣就经常找王朴聊,越聊越投机,这两个人都是工作狂,做事拼命。王朴就是后周“周总理”,一生操劳,最终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这是后话,两人最后聊出了个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好了,武将有赵匡胤;文官有王朴,可以撸起袖子干活了。
不,还不行,打仗就是打钱。后周虽然地盘很大,兵力很强,但是在五代十国,相比其他国家,还有个特点,就是穷。
虽然北边的北汉也穷,奈何人家人少,人均GDP不低。
想打仗,又没钱,怎么办?
搜刮老百姓,这是不可能的。年轻时候到处做生意的柴荣体会过老百姓的苦,搜刮他们,不是柴荣的性格,柴荣是那种以强制强的人,不会欺压弱小。再说,搜刮他们,也搜刮不了三瓜两枣。李从珂搜刮的够狠了,还是凑不够答应士兵的每人100钱。
既然搜刮不了老百姓,那怎么弄钱呢。柴荣把目光投向全国百万之众的和尚,尼姑。
五代十国,整个中华大地也就2500万左右人口,后周人口最多,900万左右;南唐次之,500万左右人口;这时候的契丹,有380万左右人口;后蜀有300万左右人口;南汉100万左右;荆南70万左右;漳泉80万左右;武平50万左右;而北汉,只有20万左右人口。
后周,总共只有900万左右人口,和尚尼姑接近百万之众,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事也好理解,五代十国太乱,乱世难免做些亏心事。而做了亏心事的人往往更加迷信命运和神灵。因此,在这个乱世中,佛教事业却空前发展,史书记载,当时后周境内,寺院林立,僧尼人数达百万之众。
这些僧尼都是些什么人呢?有军队里面的逃兵,不愿意做土匪,跑到寺庙做了和尚,就不用追究了;有交不上赋税的农民,没办法,做了和尚,赋税也就不用交了;有无业游民,罪犯,逃亡的奴婢……反正,只要是生活不下去的,就躲到寺庙里,从此四大皆空,吃斋念佛,清净度日。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好,问题是五代十国有个规定,寺院的田产可以不交税。这样,很多田产多的大户,就主动找寺院,把自己的田产挂靠在寺院名下,逃避了国家赋税,与寺院均分,你好我也好。
这样,长此以往,寺庙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青壮年;寺庙的田产也越来越多,随之,扩建的寺庙数量也越来越多。
这怎么行,大家只要进入寺庙,就可以躺平不干活,只要打坐念经就可以混个肚圆,这样下去,谁还奋斗?都到寺院里躺平去了。
柴荣是绝对不允许自己治下的老百姓躺平的,混吃等死,跟着别人混去,在我柴荣这里,不行!
即使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还对佛祖神灵心存敬畏,生意不顺,生活不顺,婚姻不顺,不找自己的原因,还去烧香拜佛。
而955年的柴荣,一声令下,毁佛。
后周境内佛院寺庙,除了皇帝特批,其他一律毁掉,每个县最多只能有一个。以后,任何人,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权贵大臣,在我柴荣有生之年,不能奏请修建哪怕一座寺庙。
如果谁实在想当和尚,尼姑,对佛教事业是真的热爱,那也行。先申请,必须家长同意,政府同意,男的满十五周岁,女的满十三周岁,而且要当众背诵佛经70页到100页才能申请,不是做到上面的就可以了,而是可以申请了,能不能被批准,还要看政府审批结果。
毁佛的效果很显著,仅955年,废除寺院3336所,还俗僧尼61200余人。整个后周时期,拆除寺院上万所,还俗几十万人。最重要的是,毁佛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佛像是上好的铜制品,国家不是没钱吗,赶紧给我融了,制成铜钱。
不让大家躺平了,那能干点啥呢?没事干,看不到希望,迟早再次躺平。在柴荣手下不可能没事干,我给你找活,你们给我起来奋斗。
柴荣用人,只看能力,不论出身,显德元年(954年)七月,柴荣一举任用范质、李谷、王溥三人为相;又力排众议,拔擢不由科进第的魏仁浦聘为枢密使。显德四年(957年)十月规定制科科目时,还诏称:“不限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召。
意思是说,柴荣任命了并没有通过科举的魏仁浦为枢密使,在科举考试期间,规定不论资历,任何人,哪怕是乡野村夫,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参加科考。
有学问的可以参加科考;没学问的,可以耕田,没有田地,我给你。
天下那么多荒地,后周只有900万人,不到现在河南人口的1/10,到处都是荒地,开垦吧,开垦了就是你的,还能免几年赋税。对于那些遗弃的田地,无主田,先给别人种,规定你3年不回来,一半产权归种地的人了;5年不回来,就永久归别人了。这样就促使那些遗弃田地的人早日回来。
对于没文化,考不了官,也不想种田的,也行,可以当兵啊。周围那么多多家,有打不完的仗,用不完的兵,赵匡胤不是在挑选禁军,只要你长得足够精神,就可以被选上。
当然,还有一些,当不上兵的,也不想种地,那就去跟着兴修水利吧,黄河经常决堤,有些地方田地得不到灌溉,修渠也是对祖国的一项贡献。
总之,在柴荣一系列政策出台后,后周进入快速上升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相比其他国家,还是没钱。但是柴荣有最重要的东西,信心。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统一!中华大地几经分裂,最终走向统一,就是因为有始皇帝、天可汗、柴荣、赵匡胤这样的人。
好了,一切准备好了,邻居们,颤抖吧,柴荣来了!
第一站,后蜀四镇。等等,王朴平边策不是说要先骚扰后唐吗?怎么是后蜀。
因为,早年后晋石敬瑭和石重贵期间,一直较为动乱,后蜀趁机把后晋的地盘秦(今甘肃秦安)、凤(今陕西凤县)、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四镇占领了,其实他们也没怎么出兵,是当时镇守四镇的将领,觉得后晋太乱,主动依附过去的。
自己的地盘,当然要先要回来。其实,更重要的原因,这四镇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第三次北伐攻克武都、阴平二郡。
其实诸葛亮出祁山,自己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并没有想要攻下长安,起码不是一鼓作气攻下长安。因此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不用讨论了。
诸葛亮出祁山,就是想要收复出蜀必经的四镇,连通雍梁,对魏形成夹击之势。因为雍梁实际一直并没有臣服魏,他们的老大马超还在蜀营呢。
这四镇是出川和进川的必经之地,只不过三国的时候,这四镇属于曹魏,诸葛亮每次费劲巴拉,也不能完全拿下四镇。而现在,这四镇反过来,被后蜀孟昶(chang三声)占了,这就像插进后周的四把匕首,你去攻打南唐,总担心后蜀从这四个地方出来背后捅刀子。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四月,柴荣下诏凤翔节度使王景与宣徽南院使向训发兵攻取四州,距离第二次攻打北汉刚好一年。柴荣用了一年时间整肃内政。一刻都不能闲下,实际在整肃内政的同时,柴荣已经谋划对外攻伐了。
当年3月,后蜀得知有秦州百姓跑到大梁之后,后蜀皇帝孟昶派遣赵季札前往秦州、凤州巡视边疆。赵季札返回后,毛遂自荐,顶替掉了原本驻守在当地的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和凤州刺史王万迪,担任起了当地最高军事将领的职务。
毛遂自荐的赵季札非常搞笑,他刚刚走到德阳,听说后周军队已经开抵战场,吓得不敢继续前进,上书孟昶,请求解职,同时将军队的辎重连带自己的小妾和戏子们一起送回蜀地。
6月12日,赵季札只身返回成都,搞得大家都以为后蜀军队在前线吃了败仗,剩下个光杆司令,全城陷入一片恐慌。孟昶询问前线战事,赵季札根本就没去前线,什么都回答不上来。孟昶非常生气,直接把赵季札抓起来后杀掉了。
在赵季札返回的同时,6月3日,孟昶派遣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圭为北路军首领,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担任李廷圭副将,客省使赵崇韬为监军。
后蜀军队在李廷圭的率领下,于威武城东击败了后周军队,部队的训练官、濮州刺史胡立等将领被俘。当月27日,孟昶向北汉和南唐求援,并得到了北汉和南唐的支持。
战争陷入僵局,西征战线毕竟太长,从开封到陕西甘肃交接,1000多里地呢。后周军需供应不继。
时至七月,仍然没有任何进展,前线诸将要求罢兵。朝廷有些官员也开始质疑这场战役成功的可能性,宰相李谷甚至请求罢兵。
7月22日,王景开始兼任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任行营兵马都监。同时,柴荣派遣赵匡胤前往前线视察战局。
赵匡胤的确有打仗的天赋,就像营销人员。一个普通营销人员去调查市场上苹果的价格,会做一个表,写上各个品种的苹果价格拿回来交差。好一点的营销人员,写上各个品种苹果价格的同时,会打听到进货价格和各个品种的销量;而顶尖的营销人员,除了记录下各个品类的苹果价格,进货价格,渠道,销量外,还会打听清楚最近上市的其他水果会对苹果形成什么冲击,或者即将退市的水果,苹果对其替代性的可能。
赵匡胤无疑属于顶尖的军事观察员,他在前线巡视一圈,回来面对朝臣对这场战争的质疑,赵匡胤坚定地说:“四州一定可以拿下”!
赵匡胤侃侃而谈:依我之见,要先攻打凤州,凤州是四州咽喉,攻下凤州,秦州就此孤立,再攻破秦州,其他两州不战而降……
赵匡胤吐沫乱溅,旁边的人连连摇头。这家伙想升官想疯了,一个这样年轻的将领,从来没有独当一面打过一次仗,仅仅因为在阵前表现勇敢,升了官的毛头小伙,竟然敢对这么重要的战局随便下结论。而且,即使最后真的打赢了,你也不过是升官;可是一旦打输了,你今天所说的话,就会被所有人翻出来,小子,战争事关国家命运,你如此儿戏,等你的不是军事生涯结束,严重点就要掉脑袋了。
虽然大家都不相信赵匡胤所说的,可是有一个人信,他就是柴荣,有他信,这就够了。
柴荣向四州派出重兵,擢王景兼西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西南面行营都监。
为了弥补战事经济资源不足,是年九月,柴荣下诏禁全国使用铜器,民间所有铜器全部“五十日内悉令输官”,交给政府用于铜钱铸造,“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家底全押上了,这一战,不但事关赵匡胤的前途,更事关柴荣和后周的前途。赢了,大家继续往前,输了,可能再也没有谈统一的资格了。
8月,王景率部击溃后蜀军队,俘获三百人。12日,孟昶派遣武泰节度使伊审征前往前线慰问部队,并同时督战。
后蜀大将李廷珪制定了“分进合击、关门打狗”之策,试图切断后周军队的运粮通道,将后周来犯军队包围全歼于凤州城下。九月,李廷珪派遣李进占据马岭寨(今陕西凤县西),接着出从斜谷出奇兵,驻守白涧(今陕西凤县东北白石铺),并分兵出凤州之北的唐仓镇(陕西凤县北唐藏镇)和黄花谷。
王景派遣张建雄带领二千士兵急行军,先行占领黄花谷口,在此处设好埋伏。后蜀的染院使王峦从唐仓出发,在黄花与张建雄所部遭遇,被张建雄击败。后蜀军向唐仓回撤,在路上遭遇之前赶来的一千人后周部队,再次被击败。王峦及其三千人的部队全部被俘虏。此役过后,后蜀驻扎在马岭和白涧的部队全部崩溃。
黄花谷之战,成为后周攻打后蜀战争的分水岭。此战之后,后蜀将士大为震惊,军心不稳,驻守马岭寨、白涧的蜀兵听说前线失利,纷纷“退奔”而逃,连蜀将李廷珪、高彦俦也远撤青泥岭。
蜀国大将韩继勋更是以秦州城孤立无援为名,弃城逃回成都,留下观察判官赵玭守城。赵玭原本就是前中原王朝(后晋)的旧将,见后周“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于是举城投降。紧接着,成、阶二州也都投降。
战争的过程真的按照赵匡胤的剧情发展,后周大臣看赵匡胤的眼光变了,他不在只是一个满身血腥的沙场战将,更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从此以后,没打一次仗,大家看向赵匡胤的眼光就多一份敬畏。不能不承认,有的人,就是有某些方面的天赋。赵匡胤,这个小时候没有好好读过书的“捣蛋鬼”,谁能想到,打起仗来,他是如此的老谋深算。
这之后的完颜阿骨打,岳飞,孛儿只斤·铁木真,都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都成为了战神。
当年11月,四州之战结束,在四州之战收尾的时候,柴荣已经剑指南唐。四州之战,激发了柴荣的雄心,李璟,既然要帮助后蜀,那么就来吧,我们打一架!【文章来源“静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