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看宋史(21):五代第一英雄柴荣

2021-11-11 22:46:48  来源:静子历史  责编:ningzw  点击: 

标签:

  和你一起看宋史(20):关于跳槽这件事

 

文 | 宁彩臣


1、失态的冯道



刘崇进犯,柴荣二话不说,准备迎战。这没什么好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更何况,柴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硬的皇帝。对于来犯的敌人,柴荣根本没有考虑如何防守,而是直接开口:“御驾亲征,定要攻破北汉”。


不是你过来打我,我拎根棍子把你吓跑就完了。你敢过来,就一定要你见血。除了这次刘崇进犯,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人敢主动攻击柴荣,从来都是柴荣攻击别人,包括北方强敌契丹。


可是,柴荣的硬度,要再过些天大家才能见识到。现在,没人认为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可以和混迹军届多年的刘崇较量。


朝堂下一片讪笑,令人疑惑的是,笑声最大的,竟然是一向老到,沉稳,圆滑的冯道。冯道没有顾忌新皇帝的面子,走上前,笑嘻嘻地说:“刘崇虽然不强,在先皇面前总吃败仗。可是现在先皇不在了,你刚刚即位,还是派一名将军去抵挡下得了。你还是待在开封,开封城坚墙厚,刘崇远道而来,久攻不下,抢点东西就回去了。何必劳师动众”?


其他大臣一片附和之声,柴荣脸色变了,说:“昔日唐太宗创建大业,哪次不是亲征,我有何敢偷安不出”?


话一出口,冯道更乐了。什么,唐太宗?小娃娃,你刚刚即位,寸功未立,就敢自比唐太宗?我老人家活了70多岁,自认脸皮够厚了,还是没你厚,我都替你脸红。


冯道继续笑着说:“恐怕陛下未必能学得了唐太宗”。


场面太尴尬了,冯道这是怎么了?是要学杨邠对待刘承佑?冯道没有那么专横啊,而且老冯道虽然官不小,但是没有什么实权,主要是德高望重罢了,相当于一个顾问,人家只是听他的意见,最终决策他做不了主。


柴荣强压怒火,一字一句的说:“刘崇不过乌合之众,我要像泰山压卵一样压死他”。


斗嘴皮子,柴荣怎么是博学的老冯道的对手,不过冯道一般是不会和人斗嘴的,今天这是怎么了,冯道继续轻轻笑笑说:“不知陛下做得了泰山否”?


四两拨千斤,柴荣彻底无语。也是,从李从厚到石重贵,再到刘承佑,就没有一个二代皇帝是靠谱的。没有威望,面对五代十国的骄兵悍将,哪能指挥的动?冯道说的完全有道理,让他们抢点东西回去,只要固守开封,就不会有大的风险,这是最保险的选择。


不过,斗嘴失败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柴荣。抢点东西,作为后周皇帝,龟缩在京城,让老百姓暴露在敌军的铁骑下,任人蹂躏?这事,很多皇帝干得出来,但是不包括柴荣。后周的一草一木,都不是说抢就能随便抢走的,就因为,后周的皇帝,名字叫做柴荣!



2、初战不利

刘崇进兵神速,已经在邢州与后周第一道屏障昭义节度使李筠交战。,李筠不敌,向潞州败退,同时飞书请求朝廷支援。


李筠绝非等闲之辈,虽然败退,但是阵型没乱,并非溃败,他吸引了刘崇大军一道向潞州移动,为柴荣争取了时间。


不管有没有支持,柴荣准备亲征。他下令,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截断北汉后路,来了,就别想回去,起码的卸条胳膊一只腿。


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就是没收留赵匡胤,给了几串钱打发了的那位)自晋州东下,夹击刘崇;


禁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宣徽使向训率军向泽州(今山西晋城)移动,那是刘崇进军开封的必经之路,要正面迎击。


柴荣自己带着为数不多的班底,包括禁军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开封府马直军使赵匡胤从正面迎敌。


柴荣带的人不多,大军来不及集结,他要先挡住刘崇。走之前,他对后周大奖刘词说:“刘将军,你要迅速集结我军全部后备力量,尽快跟上我,一定要快”。


刘词没有慕容彦超的激昂,也没有大胜喊出:“臣必胜”!他只是沉稳地点了点头。


柴荣带领先头部队迎了上去,在泽州境内高平县与刘崇相遇。没有计谋,没有战略部署,没有战术,正面交锋,拼的是勇气。


什么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有些战斗讲的并不只是兵法,还有精神;有些战斗必须要打,不是因为符合兵法,而是因为内心的高傲;有些人敢于亲临险境,只因为他是英雄!


高平原上,两军对峙,柴荣身边的人小声提醒:“陛下,我们的人还没有到齐,是不是再等等”。


等,柴荣的字典里面没有这个字,两军已经对峙,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不是狭路,勇者也可以胜。是时候让敌人,让朝中官员,让将士重新认识柴荣了。


柴荣的对面,刘崇的心情好极了。望着对面少的可怜的军队,刘崇有点后悔。早知道就不该带契丹人来,自己就可以搞定,现在战果要白白地分出去。开战前,刘崇给契丹军队打了招呼,你们帮我瞭阵即可,打仗,用不着你们。


契丹主帅杨衮很听话,找了一处高坡,带着他的人爬了上去,在上面静静地观看刘崇与柴荣两军表演,戏演的很好,杨衮看的很过瘾,看完戏,带着自己的部队边走边讨论剧情,完好无损地回契丹了。


这边刘崇给契丹人打完招呼,回到帅位,两军都没有动,柴荣没有动是因为风向对自己不利,剧烈的北风迎着南面的柴荣部队刮过来。这时候往前冲,眼睛都睁不开,只能聚精会神待在原地,观察对方的动向。而且,时间拖得越久,对柴荣越有利。毕竟是在后周境内作战,刘词的后援部队正在赶来的路上,多拖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等到援军的机会。


奇怪的是,刘崇也没动。决心为儿子报仇,恢复后汉荣光的刘崇很沉稳,不知道刘崇打着什么算盘,难道是要后周再感受下北汉大军的肌肉,心里多一丝恐惧?


没过多久,风向变了,一股大风从后周军队身后刮起,刮向北汉军队。后周军队一阵骚乱,大家窃窃私语,天助我们啊!


还没等他们笑出声,北汉军队动了。刘崇还是很老道,他没有固守常规,在风向有利于自己,对方聚精会神防守的时候,他没有动。这会风向不利于自己,对手防守也松懈了,他突然动了。


北汉大将张元徽直冲后周东边的樊爱能和何徽。对手找的很准,这是两股地方军,并非柴荣嫡系,本来就没有为柴荣卖命的打算。


两军还没接上,樊爱能和何徽立即后撤,前面1000多名士兵对对手包围。柴荣看着樊爱能与何徽带着人跑了,还没想好怎么营救前面的1000多士兵,惊奇地发现,那些人已经投降了。


初战不利,这就是冯道不让柴荣出战的原因。活了70多岁的冯道,太了解五代十国的军队了。没有信念,没有军纪,没有道义。他们,大多都是墙头草,谁实力强,就跟着谁走。


从李从厚派去讨伐李从珂的部队,到石重贵派往攻打契丹的部队,再到刘承佑号召勤王,对付郭威的部队,都是一样,不用拼得你死我活,只要对阵双方往阵前一站,谁人多,谁嗓门大,谁有气势,大家立即投靠过去,这已经是惯例。


柴荣,现在还觉得你和李从厚,石重贵,刘承佑有什么区别吗?一样的皇二代,一样的废物。



3、扭转乾坤

 


刘崇很开心,柴荣的右翼一触即溃,军心已经不稳。更重要的是,柴荣没有后续队部,没有翻本的本钱。刘崇坐在中军帐中,开始享受胜利的喜悦。


然而,身处绝境的柴荣,没有像刘崇想的那样,转头逃跑,他也没有要投降的迹象,而是亲自带着他的亲兵,冲了过来,直接冲向刘崇的中军。


逃跑,投降?柴荣的字典里面从来没有这些与懦夫挂钩的词。不胜利,毋宁死!刘崇,你不是来要我的命的吗,现在我来了,我们决战吧!


柴荣冲了出去,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就连柴荣身边的人都愣住了。柴荣没有丝毫犹豫,冲的很坚决。但是,他的心里是悲凉的,因为他通过后面的马蹄声和喊杀声,判断出,并没有多少人跟着他冲出来。柴荣顾不了这些,不管多少人,都要冲出去,直奔刘崇,这是唯一逆转战况的机会。


柴荣只听到跟上来的马蹄声不多,但是他不知道,在他身后,另一个人同样做着改变战局的事情。


就在后周军队看着丢下他们,直接冲出去找刘崇单挑的柴荣背影发呆的时候,一个人冲过来,冲到中军大将,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面前,大叫:“将军,请您马上带人向左侧冲上高坡,从那里向敌人放箭。我带人冲向右翼,敌人虽然占据上风,但是我们并没有败,我们还有中军和左翼,现在一定要快,必须占领左翼高地”。


这个人就是赵匡胤,从来没有领兵单独打过仗,在次战之前,他大多时候充当的是保镖和禁卫军的角色,任务只是在有大事发生的时候,让其他人看到他站的多么笔直。


张永德看看赵匡胤,认出这个人,皇帝身边一个亲随一样的小官,现在竟然直接给我下命令。张永德没有与赵匡胤计较,而是按照赵匡胤说的看了看,立刻从乱成一锅粥的战场了分出了调理脉络,确定这是目前最合理的方案,容不得迟缓,他马上分兵给赵匡胤,两人一起行动,向左右两翼冲过去。


赵匡胤身先士卒,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

战场就是这样,有人带头,大家就跟着走了。


有人拼死力战,其他人也会拼死力战,毕竟大多数当兵的都还是有血性的,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保家卫国,誓死效忠。但是他们一定知道,上了战场,不能被别人笑话,那样,以后就抬不起头了。


偷跑也是,既然有人先跑,那就跟着跑吧,反正大家都跑,也没谁笑话谁,还能保条命。


赵匡胤奋力向前,其他人也跟着奋力向前,战场从来不是比谁人多的地方,正面战场,比的就是勇气,后面一场场战斗,会无数次印证这个观点。


与此同时,柴荣已经杀到刘崇眼前不远处。史书记载,柴荣身后只有50骑左右,就这点人,就敢直冲刘崇中军。更令人震惊的是,刘崇的中军竟然慢慢向后退了。


是的,刘崇害怕了,面对几乎孤身闯阵的柴荣,刘崇害怕了。两军对阵,哪有主帅选择单挑的,柴荣,你这个疯子!


可惜,赵匡胤和柴荣共同创造奇迹的时候,赵匡义不在现场,没有目睹这场高平原之战。


几十年后,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辽国耶律休哥带领一万余骑,面对北宋几十万大军,趁着夜色,耶律休哥选择了柴荣的方式,带领亲兵直冲赵光义中军大帐。赵光义身前还有数倍于耶律休哥的卫士,当这些卫士正要选择为自己的陛下效忠的时候,赵光义与刘崇一样,选择了逃跑,第一次北伐在皇帝逃跑后,溃败了。


运气,永远站在勇敢者的一边。就在刘崇逃跑后,北汉军心大乱的时候,北汉第一猛将张元徽突然战死了。杀他的是谁?没人知道,战场一片混乱,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观察,后周的箭雨点一样射向北汉军队,皇帝跑了,第一大将,大家的主心骨张元徽战死,这仗没法打了,跑吧,大家追着刘崇的背影,一起逃跑。


战场上,总会有一些偶然因素。至今,有些人还纠结为什么赵国40万大军能被白起俘虏,惨遭坑杀?原因很简单,士兵都是服从命令的,长期的军事化训练,他们大多数已经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他们的天性就是服从。而赵军的主帅赵括在突围的时候身先士卒,被秦军一箭射死了。没有人下命令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所有40万大军就这样投降了。


古今3000年战争史,主帅被中途干掉的太少了,而主帅被干掉,往往意外成分较大。后来,南宋钓鱼城内一炮轰出的碎石击中蒙古大汗蒙哥;袁崇焕死守宁远,一炮击中努尔哈赤;这样的例子寥寥无几,不能不说,大多运气成分居多。


不管怎么样,北汉败了。刚才还在享受胜利喜悦的刘崇,突然就败了,而且败的如此狼狈。他的士兵先是跟着他跑,后面是丢下他跑。刘崇绝望了,怎么会这样,这仗败的稀里糊涂,到底是怎么输的。


排兵布阵,进攻时机,人员对比,都没有错,怎么就败了。不过这仗刘崇也败的心服口服,什么都占优,就是缺少柴荣的勇气,当柴荣带领50骑杀过来的时候,如果刘崇能够带领中军迎上去,结果会是怎么样?这个世界没有如果,败了就是败了。


刘崇战败的时候,契丹军呢?他们在土坡上看戏,没等到看完谢幕,在刘崇开始后撤的时候,他们也撤了,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辽国境内。刘崇,你说的,不要我们帮忙,我们一定信守承诺。虽然本可以在柴荣追击的时候,我们抄了他的后路。但是,绝对不会这样做,既然不让帮忙,那我们先回了。



4、一战成名

  

刘崇跑了,柴荣还没有收兵的打算,带着为数不多的人马在后面追。有一个奇观出现了,前面上万人在跑,后面几千人在追。跑到天黑,跑到跑不动了,追的也追不动了,大家都累坏了。


于是,两队在后周境内一条山涧安营扎寨。刘崇派人将四散逃跑的军队找回来,很快,又有了上万人马。


这边柴荣战斗之初就只有几千人,1000多人马刚一交战,就投降了;右翼大多数人马被樊爱能和何徽带跑了,中军张永德和左翼赵匡胤,经过一场激战,杀敌以前,自损八百。后周军很快发现,自己现在仍然处于危险境地。


好在天黑了,刘崇不知道虚实,而刘崇也选择了最保守的防守,等天亮。如果刘崇趁着夜色进攻,柴荣必败。


这边柴荣已经追到这里,现在不能撤了,一旦撤退,对对面的刘崇发现,就知道他的底细,必然从后面掩杀。


这个夜晚很煎熬,两边都没进攻,只是派出更多岗哨盯紧对手。


天亮了该怎么办?后周军士心中忐忑,天一亮,刘崇看到他们只有这么点人,只要刘崇全力进攻,他们就危险了。


不,后周还有希望,希望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刘词。


柴荣带兵出发的时候,让刘词集结后续部队,赶快跟上。刘词到哪了,天亮前他能赶到吗?


刘词在来的路上,碰到了樊爱能和何徽,这两个人逃跑的很坚决,就连柴荣派去追他们的人,也被一刀一个给干掉了好几个。他们边跑边抢,好像国家已经沦陷,得赶紧准备物资,备战战荒。


刘词问樊爱能和何徽,前方战事如何。这两个人一把拉过刘词,赶紧跟我们一起跑吧,皇帝败了,前线部队都投降了,念在大家认识,我们救你一命,一起跑吧。


刘词没有理会他们,也没有和他们翻脸。不能耽搁,一定要快,早点赶到前线,就多点机会。终于,在当天半夜时分,刘词赶到了,与柴荣汇合。


还等什么,有了生力军补充,趁刘崇那边惊慌未定,立即发起进攻。刘崇勉强接战,可以一触即溃,那条河涧里面躺满了北汉士兵的尸体。不过他们的皇帝刘崇,以60岁高龄,飞身上马,骑着契丹皇帝叔叔送他的黄骝马,一路翻山越岭,跑回了他的老家晋阳。


为此,刘崇封这匹马为“自在将军”,以三品官的规格喂养,给他修建专门的马厩。


那边,柴荣与赵匡胤携手打赢了柴荣登基后的第一战,高平原之战。这一战,直接给北汉打残了,以后的北汉,再也没有能力外侵,只有自保的份了。


柴荣,这个名字,大家要重新认识下了,他不是李从厚,不是石重贵,不是刘承佑……不是其他的皇二代,他是英雄,真正的英雄!


活了70多岁的冯道没见过英雄,生子当如李存勖,李存勖算英雄吗?他只是一个追星族,被戏子耽搁的皇帝;李嗣源,他做的很好,但是太的宽厚过了头,在他的治理下,虽然中原10年无战事,但也就是这个时候,官员开始欺下瞒上,李嗣源这个皇帝已经晚年已经被架空,李从荣造反,年幼的孙子被祸及,他无能为力;李从珂,连自己的军队都不敢管;石敬瑭,已经遗臭万年;耶律德光,只能算个枭雄;刘知远,郭威,似乎距离英雄还差那么一点。


现在,真正的英雄出现了,他要带领中原走向富强,走向统一。


可是,冯道啊,你是怎么了?历经十一个皇帝,临到老了,当着朝臣的面顶撞皇帝,让他下不来台,真是越老越出息。


柴荣没有和冯道计较,按照古制,给了他只有宰相才有的荣誉,让他去给先皇郭威修坟。这是在告诉天下人,也告诉冯道,我柴荣,不会和你计较的。


但是冯道,他不能原谅自己。如果说年轻的时候得罪刘守光,被下狱是因为愤青,是因为青年人的雄心壮志。那么,经过这么多年,一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走到今天,从来没有在哪件原则性问题上犯过错的冯道,这是怎么了?


在自责和郁闷中,冯道死了,享年73岁。


冯道死后,一向勤勉,工作狂的柴荣宣布辍朝三日,全国哀悼,为我们敬爱的,德高望重的长乐老人冯道。冯道出殡的当天,民众自发组织站在道路两旁送别他的棺木,烧出来的纸钱,把道路两旁的树叶都染成了灰色。


这就是那个被后世司马光,欧阳修等批评为奸臣之尤的冯道死后的待遇。难道柴荣和开封的老百姓都是瞎子?


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立场,都可以给他得出不同的结论。冯道临老办了件糊涂事,但是并不妨碍他一生的光辉,经他手解决的实际问题,救过的人数不胜数。不管后世怎么评价,公元954年的开封老百姓,为冯道的死而自愿哀悼。

看完该资讯,您的心情是?
  • 0
    招财
  • 0
    高兴
  • 0
    期待
  • 0
    羡慕
  • 0
    失落
  • 0
    吐槽

热点专题

新赛季五大联赛
新赛季五大联赛
2019-2020赛季五大联赛:豪门盛况 [详情]
年终专题
年终专题
2016年彩市回顾 看什么比赛易爆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