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看宋史(35):释兵权 并不是一杯酒那么简单

2022-03-20 18:51:06  来源:500彩票网  责编:ningzw  点击: 

标签:故事

  上一节:和你一起看宋史(34):“睡王”耶律璟 喝酒睡觉打猎不近女色

 

文 | 宁彩臣

1、赵匡胤的心病


最近事情多,都没空更新,今天好不容易有时间,更一篇。


赵匡胤灭了李筠和李重进,面对周边一堆国家,柴荣眼中的肥肉,没有急于露出他的獠牙。

  

赵匡胤对李重进很重视,带了好几万人杀了过去,李重进向南唐李景求助,李景没搭理他。李重进没有做过多抵抗,抵抗只不多是多死一些人,他选择一把火把自己烧了。

  

几万大兵就这样,还没活动开身体,事情已经办完了。如果按照柴荣的性格,出来都出来了,就干这点活打道回府?也太没劲了,怎么也要把触角伸向河对面的南唐,先咬一口再说。

  

可是赵匡胤很谨慎,他真的就这样收兵了。

  

其实,困扰赵匡胤的还不是周边一堆国家,要怎么去统一他们,有另外一件事,让赵匡胤寝食难安。

  

坐上皇帝的位置,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以前做将军的时候不一样了。以前,只要想着怎么打败敌人,一仗可以砍掉多少颗敌人的脑袋就行,反正军功就是凭借这些敌人的脑袋换来的。

  

现在,赵匡胤想的更多,他从郭威身边的一个亲兵干起,目睹了郭威作为一个将领如何取代刘汉;之后,他自己作为柴荣手下一员猛将,短短几年,依靠军功地位迅速攀升,直到现在,取代了柴周,建立大宋。

  

那么,现在这些砍敌人脑袋的将军,会不会有一天也尾大不掉,威胁赵宋江山呢?

  

攘外必先安内,这不是蒋委员长的专利,赵匡胤也是这么想的,其实,绝大多数最高领导都是这样想的。除非,你强如柴荣。可以不管不顾,李筠要养私兵,那就让他养,能打仗就行;李重进和张永德搞对立,柴荣也不理会,只要不影响战局。柴荣依靠自己的强大,以强制强,他首要目标是先统一天下,只要天下统一了,柴荣就是雄主,到时候谁人敢不服?

  

可是,10年一统天下,真的能做到吗?柴荣打了4年半,虽然把北汉打怕;把后蜀死死按在蜀地摩擦;把南唐打了半残;把契丹耶律璟吓了一跳……但是,他并没有实质性灭掉任何一个国家。当然,柴荣的思路是,先打最强的,最强的打趴下,其他的会望风而降。

  

这是一种思路,但是很冒险。你很强,你能保证自己的儿孙仍然很强吗?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那么,对于儿孙,威胁最大的是周边的其他小国,还是国内手握兵权的强兵悍将?

  

赵匡胤陈桥事变,已经给出了答案。敌人,不只是其他国家,当朋友失去共同利益的时候,也会变成敌人。赵匡胤和柴荣,年龄只相差6岁多,他们是主仆,也是朋友。当柴荣还只是个洛阳王的时候,柴荣被王峻打压,赵匡胤投靠柴荣,他们共患难,有着共同了利益。柴荣好了,赵匡胤才会好,那时候,他们是共患难的朋友。

  

现在,等柴荣死后,主弱臣强,武将希望建功立业提高地位,显然,这些是小皇帝不能给予的,赵家与柴家的利益不在一条线上了。于是,赵家夺了柴家的天下。

  

现在,天下还有很多和当时赵家一样的将军,这,才是赵匡胤的心病。更多内容更新请关注:静子历史




2、谁知我忧



早在赵宋刚刚成立不久,李筠还没有起兵造反,赵匡胤就对身边的将军们进行了一次试探。当时国家刚刚成立,各地都急需新任的官员进行管理,此时的赵匡胤却把那些节度使们全都叫了回来,说是要打猎。

  

所有的武将都特别疑惑,但是也都服从了皇命,回到都城拜见赵匡胤。赵匡胤没有带任何侍卫,邀请各路节度使一起狩猎。赵匡胤本来就是武将出身,所有的人也想要在赵匡胤的面前表现一下,所以凭自己的本事,各有收获。

  

天很快黑了下来,大家准备撤回府中,但是赵匡胤依然穿梭在丛林之中,继续捕猎。大领导还在加班,如果是一个小兵,溜了也就溜了,没人留意你,可是一帮中高层,每个人的名字大领导都记得,哪敢提下班的事。

  

大臣们跟随赵匡胤继续狩猎,随后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赵匡胤骑着战马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停了下来,看着身后的这些大将。

  

对他们喊道:“此处无人,尔辈要作官家(皇帝)者,可杀我而为之!”手下的这些将领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为何赵匡胤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

  

赵匡胤的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告诉他身后的这些掌握兵权的武将,我现在身边没有人保护我,如果你们有人想杀了我要自己当皇帝,就赶快动手,不用再想了。

  

这些武将懵了一会,皇帝这也太莫名其妙了,谁疯了,在大庭广众下杀了你,别说赵老大那一套太祖长拳,恐怕难找到对手,即使成功了,这人也活不了啊,其他人能容下他?

  

这时候,树林中隐隐约约的月光都好像变成了反光的刀剑,大家赶紧跪在了赵匡胤的马下,连说不敢。赵匡胤明这明显是在怀疑他们,让他们不要心生反叛,否则的话对谁都没有好处。

  

赵匡胤看着手下这些将领的表现,很是高兴,因为他看到这些人没有人动摇,于是又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们一眼,高兴的转头开始撤出林中了。

  

现在,造反的李筠和李重进被灭了,国家稳定了,不会再有人想要造反。

  

但是,大家却发现,赵匡胤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赵匡胤变得烦躁,有一天,他自己找乐子,在后花园拿弹弓打鸟玩。心情刚好了一点,有个官紧急求见。

  

赵匡胤一听,赶紧停下来接见他。没想到这个大臣上奏的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赵匡胤这个气,问他这就是你说的紧急事?该大臣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这些事起码要比打鸟更重要。

  

赵匡胤恼羞成怒,用柱斧(一种水晶小斧头)的柄对着大臣的嘴就来一下。赵匡胤武艺高强,一下就给人两颗牙打掉了。这个大臣没说什么,弯腰把牙捡起来揣怀里。

  

赵匡胤又来劲了:“你把牙捡起来,是还想告我去吗?”

  

大臣说:“我不敢告陛下,但是史官会如实记录这件事。”

  

赵匡胤一听,立即换了一副嘴脸,变得和颜悦色(怕是想在历史上留下好印象?),还赏赐了这个大臣很多财物。更多内容更新请关注:静子历史



3、中央集权

 


匡胤的一举一动被赵普看在眼里,有一天,四下无人,赵普慢慢走近赵匡胤,问:“陛下,你到底怎么了”?

  

赵匡胤说:“我在想,为什么唐灭亡后,短短五十年,当过皇帝的就有五家十三帝,还不算那些称王的。为什么会这么乱呢?这么乱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赵普听了,立即恭贺赵匡胤:“陛下,您能想到这些,真是天地人神之福,天下百姓之幸啊”!

  

赵普接着说:“唐朝,乃至五代十国,之所以天下纷乱,都是一个原因:地方藩镇权重,君弱臣强。要想根治,只需削夺其兵权、制约其钱谷、收纳其精兵,从根本上打消所有人的妄想,之后天下才能自然安定。这就是所谓的‘强干弱枝’”。

  

赵匡胤恍然大悟:“爱卿,朕明白了”。

  

赵匡胤,你明白了吗?真的明白了?

  

的确,赵普所说的,赵匡胤明白了,此后,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换来了大宋之后6、7十年的和平。而这一系列措施,是建立在没有强大的外来敌人入侵的情况下。

  

但是,6、7十年以后呢。中央还能像现在这样强大,赵家的后代子孙还能像赵匡胤一样强大?当赵家的后代子孙不在强大,中央变得脆弱,没有外围藩镇的保护。而你的北面,或者西面,出现了一个强悍的外敌,这时候的集权的中央,能够应付吗?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赵普,也不能苛求赵匡胤看得那么远。他们已经把自己所处时代的症结找到了,接着只要对症下药。至于6、7十年以后,那时候的问题,应该由后世子孙去解决。

  

很多人吹捧赵宋仁宗,2000年仁宗,唯赵宋仁宗是当之无愧的仁宗。我却更喜欢神宗,赵匡胤解决的问题,到了仁宗,已经弊端显现,但是仁宗40年,什么也没有解决。而神宗,起码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尝试,这次尝试虽然整体最后失败了,但是效果还是有的,而且后世已经出现中兴,只是,天不佑哲宗,换成了徽宗,一切付之东流。

  

扯远了,该收回来了。

  

建隆二年(961年)春天,宋太祖为了集中兵权,罢黜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之职,此后此职不再授予他人,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迁任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西南面兵马都部署。

  

同时,免除了韩令坤的禁军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让他出任成德节度使。而韩令坤的禁军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由赵匡胤的亲信,义社兄弟石守信接任。

 

时代进入和赵匡胤和赵普的时代,国家按照他们的思路在改变。赵匡胤建宋,赵普功劳最大,按说早应该升任宰相。赵普却在枢密使的位置一呆就是两年。因此,五代十国的军权在枢密院,而非宰相。而五代十国军强政弱,宰相更多时候只是个摆设,从李从珂到石敬瑭,再到郭威,赵匡胤。每次变天,宰相都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更多内容更新请关注:静子历史



4、杯酒释兵权



石守信没有高兴多久,同年7月的一天,下了晚朝,赵匡胤把“义社兄弟”都留了下来,邀他们到内宫喝酒。大家在一起喝酒喝得正开心,赵匡胤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上来先说,自己现在做皇帝做的很不开心,还不如以前当官舒服,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总怕有人会为了夺位置将自己给杀了。

  

这话一说出来之后,一众兄弟连忙摇头否认:你放心,不可能发生这种事。

  

赵匡胤又说,你们也许没想过,但是不代表你们的手下没想过,要是哪一天你的手下聚集起来,非要把黄袍披到你身上,你到时候还能怎么办?

  

石守信等人伏地请罪,发誓绝无二心。

  

赵匡胤很大度,给他们指了条路:不如“释去兵权,出任大藩”。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集体因病请辞。赵匡胤赐予他们大批金银田产,歌儿舞女,使彼等“日饮酒而欢,以终其天年”。

  

释兵权并不是一次搞定的,解决了京城重臣的兵权,赵匡胤暂时将这事放了下来,直到9年后。公元970年,赵匡胤一面派潘美征讨南汉;一面派田钦祚抵御辽国入侵。怎么看,都正是用人之际。

  

赵匡胤出乎意料,再次在开封摆了一桌酒,请来了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归德军节度使高怀德,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凤翔军节度使王彦超,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赟,保大军节度使杨彦璋等十二个人,赵匡胤的主要目标是前面说的后5人。

  

就在宴席的前几天,赵匡胤在殿廷接见郭从义,微笑着说:“听说爱卿马球打的很好,今日为朕表演一下如何”?

  

这个郭从义,地道的行伍出身,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他二话不说,脱下朝服下殿,骑马纵横驰骋,周旋击拂,史称“曲尽其妙”。

  

郭从义表演完毕,赢得一片喝彩,郭从义洋洋得意上殿谢恩,期待皇帝的夸奖。可是,赵匡胤似笑非笑地对他说:“你的球打的真好,可是,这是一个将军应该做的事吗”?

  

怎么回事,不是你让我打的吗?这是怎么了,郭从义摸不着头脑,这不是玩人吗?

  

赵匡胤就是要让他们心里没底,这一切,都是为了后面的事做准备。

  

之后,在招待众人的宴席上,赵匡胤喝的脸红耳热之际,突然问王彦超:“爱卿,当年你在复州,朕去投靠你,为何不收留啊”?

  

二十二年了,王彦超当然记得当年自己几吊钱打发了赵匡胤的事,连给赵匡胤开口的机会都没有。这10年来,王彦超无时无刻不在想这件事,10年,足够他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王彦超赶紧避席跪倒,说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那句:“勺水岂能止神龙耶!”

  

浅水怎能藏住神龙?当日陛下没有留滞在小郡,这实在是天意啊!要不然,哪有今天的你。

  

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此事翻篇,以后绝不再提。

  

赵匡胤敲打了两位节度使,认为时机到了。又一次,他将武行德、王彦超、郭从义、白重赟、杨彦璋单独召集到皇宫招待,几杯酒下肚,赵匡胤微笑着说:“爱卿们,你们都是国家的老臣了,工作这么多年很辛苦,现在还要你们在外面操劳,显得我这个皇帝一点都不优待老臣”。

  

对于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别人欠你多些,不要轻易去欠别人。因为别人欠你了,随着你的地位攀升,他们总会找到合适的机会还给你。而如果你欠别人了,随着你地位的攀升,人家很可能希望从你这里要回去。

  

当然,如果你没出息,别人欠你了也不会在意的。如果赵匡胤现在还是个低级将领,王彦超会因为之前没有收留赵匡胤而不安吗?他理都不会理赵匡胤,反而认为自己当年做对了,看,他就是没出息。

  

现在不同,王彦超整天想着这事,现在,还给赵匡胤的机会来了,王彦超秒懂赵匡胤的意思,立即站出来:“臣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这么多年,一直领朝廷的俸禄,心里不安。现在老了,总想着回到老家,以后臣这把老骨头能埋在故里”。

  

赵匡胤一听大喜过望,要的就是这个,他马上离席,握着王彦超的手嘉慰:“爱卿,你放心,即使荣归故里,朕也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可是,其他四个人就没有王彦超的觉悟了,按照他们的理解,赵匡胤刚才不是说我们功劳很大,得到的不够,要想着怎么补偿我们吗?

  

于是,四人将自己的功劳从头说到尾,赵匡胤脸色阴了下来,冷冷地回了八个字:“此异代事,何足论也”。

  

这都是前朝的功劳,又不是为我大宋立的功,你们吹什么吹。四人顿时像霜打的茄子,瘪了。

  

再看看王彦超,哦,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夸我们功劳大,是希望我们回家养老,并不是要我们发挥余热啊。

  

五个人兴冲冲进入皇宫,垂头丧气走了出来。不过,等他们在宫外看到符彦卿,高怀德,石守信……的时候,他们释然了。这些人,有赵匡胤的亲家,有赵匡胤的兄弟,有赵匡胤的死党,不也和我们一样吗,退休养老,那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何况,赵匡胤虽然不让他们当官了,但是给出的养老金还是很丰厚,回家享福吧,和皇帝硬扛,那不是找死?

  

兵权已经交出了,但是他们在军中还有威望,老百姓也对这些让国家安定的老将心存好感。民心,军心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却是历届皇帝心里的一道坎。

  

石守信做的最彻底,名誉,比起性命算什么,为了让赵老板放心,他开始“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努力践行着义兄皇帝倡导的享乐主义价值观。偶尔还霸占点老百姓的土地,让老百姓憎恨。

  

赵匡胤听说这事,咧嘴一笑,大笔一挥,再多给石守信拨一笔钱,让他多买点地,就别霸占老百姓的地了。

  

石守信退了,但是他的子孙们却受到了宋朝皇帝的重用,可以说是满门显贵。长子石保兴受到太祖和太宗皇帝重用,官至棣州防御使。二儿子娶了太祖的女儿成了皇亲国戚,太宗时期因军功升镇安军节度,入朝做官。孙子石元孙,宝元二年,任殿前都虞侯鄜延副都部署。

  

有人说,就是因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宋朝变得文强武弱,此后被欺负了300年。

  

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没有哪个皇帝希望文强武弱,所有脑壳没问题的皇帝都明白,文武制衡才是最好的选择。而赵匡胤所做的,就是为了文武制衡。在宋初,受五代十国武强文衰的影响,武将的地位很高,这导致动乱不断。赵匡胤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才削弱武将的权利。

  

不要看以后,就看当时,难道不该这样做吗?至于以后,那是后代皇帝的问题,现在武强文弱,作为皇帝应该扶持文官,削弱武官。赵匡胤这个从小不爱学习的“坏学生”,当了皇帝后,整天拿着本书看,史称手不释卷。

  

而到了北宋中期,北宋王朝达到文化的顶峰,这时候,仁宗难道不该抑文扬武吗?好不容易出了个狄青,还被一帮文官欺负死了。这是宋仁宗的问题,不是赵匡胤的问题。读死书不如不读书,祖宗的遗训也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执行,这就是宋仁宗和宋太祖的差别,普通好皇帝和一代雄主的区别。

  

释兵权,绝不是一杯酒那么简单。这里面包含智慧,强悍的性格,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想想8、9十年后,宋仁宗对宰相说:“狄青是忠臣,朕的肱股之臣”。

  

文彦博底气十足,反驳道:“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一句话,宋仁宗赵祯蔫了,不得已,听从文官的建议,将狄青的枢密使职位撤掉,贬至陈州。

  

想一想,如果是文彦博面对赵匡胤这么说,结果会是怎么样?

  

“你把朕当做7岁小儿吗?还是说朕短命”?太祖是从7岁柴宗训手里夺得皇位,而仁宗已经成年,并且比狄青还小两岁。

  

一句话,恐怕会吓出文彦博一身冷汗。【更多内容更新请关注:静子历史

看完该资讯,您的心情是?
  • 0
    招财
  • 0
    高兴
  • 0
    期待
  • 0
    羡慕
  • 0
    失落
  • 0
    吐槽

热点专题

新赛季五大联赛
新赛季五大联赛
2019-2020赛季五大联赛:豪门盛况 [详情]
年终专题
年终专题
2016年彩市回顾 看什么比赛易爆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