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1 09:16:15 来源:hupu.com 责编:wealth 点击:
荷兰的控球大占上风,制造出的机会数量也超过了对手,结果却被丹麦抢走了3分。
莫滕-奥尔森选择的首发阵容与赛季预计完全一致,排出的阵型是4-2-3-1。伯特-范马尔维克的首发也跟预计的一样,他用弗拉尔取代了受伤的马泰森。出任左后卫的威廉斯成为了欧洲杯历史上出场最年轻的球员。
这场相对较弱的球队取得1-0小胜的比赛并非人们预料中的那种“大巴加反击”——丹麦在上半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落了下风,不过他们的运气不错,而且在最后20分钟的防守完美无缺。
双方首发阵容
丹麦的中场
比赛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丹麦在中场区域的打法。大多数4-2-3-1阵型的球队在位于防守阶段的时候,会变成4-4-1-1,但是奥尔森更为大胆,并没有让他的边路球员们迅速回防组成第二排四人防线。丹麦队的防守本质上是由四后卫加上两名后腰组成的,埃里克森的任务是盯住一名后腰,而边路球员们则要跟紧对方对位的边后卫。这就意味着荷兰在丹麦的两名后腰的两边都有大量的活动空间。
齐姆林和奎斯特两人搭档,但是扮演的角色大为不同。奎斯特退守很深,位于防线之前(实际上还退到后卫线上几次),占领了斯内德通常活动的区域,而齐姆林则相对自由一些,他的区域并没有特定的对手需要盯防,他压得很靠前,给拿球的范博梅尔和尼格尔-德容增加压力。这样一来,丹麦的打法极其开放,基本上四人防线之前只有一名后腰坐镇,他们并没有排出两排四人防线。
斯内德
斯内德的跑位精彩绝伦,尽管他本赛季在俱乐部中表现不佳,这场比赛却发挥出了相当高的水准。他对空间的把握,以及丹麦试图阻断他对比赛作用的方式都非常出色——斯内德很自然地让自己位于对方的两条线之间,但是当奎斯特后撤到他与球门之间的位置时,他就会加速向前甩开奎斯特,变为二前锋。他也会通过跑动来越过对方防线——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从西蒙-凯尔的盲点处推进而将对方抛在身后,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能量接应后场的长传头球破门。
还有一次,斯内德充分利用了罗梅达尔还滞留在很前场的位置,而移到左路去接应防线或者中场送出的短传,然后送出了几记精彩的直塞——其中有一个塞给了后来替换上场的亨特拉尔,后者的外脚背停球水准极佳,只可惜临门一脚让人捶胸顿足。
斯内德上半场跑动与传球
然而,范佩西本场比赛在球门前的表现十分糟糕。他的第一脚触球大失水准,而且还经常莫名滑倒。范佩西表现最好的时刻是移到右路后与罗本形成的配合,当他位于中路的时候,拜仁边锋带球移动的路线太容易被人预料到,但是当范佩西移到右路与罗本形成撞墙配合之后,后者就可以充分利用前者将鲍尔森引到前场之后制造的空间了。
丹麦的进攻和边后卫的前压
丹麦引人注意的战术之一是他们坚持从后场发起进攻,安德森总是通过横向短传将球分给凯尔和阿格,奎斯特变成第三中卫,然后边后卫们前插压上,于是丹麦在开球门球的时候就变成了类似3-3-1-3的阵型。这个战术效果不错,被引至前场的荷兰队身后留下了大量的空间——但是安德森持球的时候看起来有些紧张,他有一次很离谱的开球直接送到了罗本脚下,导致荷兰击中了门柱。
如果说听起来似乎是荷兰占了上风,确实没错。丹麦在上半场的防守并非是特别地纪律严明组织严密,他们打得也不是正经的防守反击——丹麦显然在试图传球,他们只是比荷兰要弱一些,幸运的是荷兰浪费了许多本来志在必得的机会。
不过,丹麦真正出色的地方在于让边后卫前压,尤其是西蒙-鲍尔森沿左路的下底。两年前,这两支球队在世界杯相遇的时候,鲍尔森是场上最佳(不过他最后造成了一记滑稽的乌龙球),他大胆的卡位牢牢压制住了罗本。这场比赛中,也正是在他这个边路的压迫带来了第一个进球,破门的是克龙-德利。
克龙-德利在无球状态下的发挥也很好。由于罗达梅尔一直留在前场,基本不参与防守,都是克龙-德利在需要的时候回防,帮助鲍尔森一起对抗罗本。
下半场
下半场丹麦变得更加保守了。他们退得靠后了些,边后卫也更多注重于防守,传球大多是为了降低比赛节奏,而并非想要向前渗透。
但是斯内德仍然是场上最耀眼的一个,光看数据就很令人惊叹了——传球最多(62次,第二名只有55次),在对方后场三分之一处传球最多(37次,第二名只有21次),最出彩的是他创造了最多的机会(10次,第二名只有5次)。丹麦在禁区附近的防守固若金汤,但是却没法将他彻底抑制住。全场传球最佳搭档排名前两位的是阿费莱对斯内德和斯内德对阿费莱——这也充分说明了斯内德主要是向左路活动。
斯内德与阿费莱
荷兰换人引发的混乱
范马尔维克等了很久之后才进行了换人。第71分钟,他用范德法特换下德容来增强中场的攻击力,同时用亨特拉尔换下几乎消失的阿费莱,于是斯内德来到左路,范佩西后撤。
这次换人可以说是理所当然——如果亨特拉尔一直坐板凳,那么大家一定会质问范马尔维克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不过却让荷兰的进攻变得不那么有力了。之前效果很好的相互配合(尽管并没有带来进球)不见踪影,荷兰队进入全靠个人能力的模式。罗本持续的跑动进入了死胡同,范德法特在一个极其危险的位置几乎破门得分,范佩西则完全消失了。荷兰换人之后唯一的亮点来自大放异彩的斯内德送给亨特拉尔的直塞。
丹麦杀死了比赛
然而,最后的15-20分钟是丹麦防线承受压力最大的时刻。看到范德法特上场给荷兰的中场带来更多创造性之后,奥尔森立即换下埃里克森,换上拉瑟-舍内,以更好地盯防范德法特。丹麦开始8人防守,克龙-德利也在左路保护着鲍尔森。唯一例外的是本特纳,他仍然留在锋线上,还有回防不好的罗达梅尔——于是能量充沛的米克尔森上场替下了表现不佳的罗达梅尔,一起参与防守。
丹麦得球之后,他们会很聪明地降低比赛节奏,尽管范马尔维克喊着让自己的球队前压,荷兰却并不习惯于压迫,他们在无球状态下也显得有些消极被动。本特纳表现得很好,他会后撤,然后控住皮球。
丹麦在最后的10分钟里相对从容一些,阿格和凯尔的空中优势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一优势在比赛前期并没有表现出来——丹麦调整的很好,保住了自己的优势。他们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摆出大巴。
结论
丹麦的表现并不出色,荷兰的表现也不糟糕,这个比赛结果归功于对机会的把握——荷兰创造了一些非常好的机会,很多是来自于斯内德,结果却都被浪费了。丹麦的防守实现了零封,但是如果范佩西没有把射门靴忘在阿森纳,丹麦人一定会被指责在无球状态下打得过于开放了。
不过,丹麦队根据形势进行的调整相当不错。他们降低了比赛节奏,控住了球,通过人数优势进行防守,让荷兰陷入崩溃状态。死亡小组现在看起来更加腥风血雨了。